果農畢延義來自江西省武寧縣官蓮鄉東山村,他承包了300多畝果園種植柑橘和楊梅,去年收入達到30多萬元。眼看著市場行情向好,再加上種植技術日漸成熟,今年他盤算著繼續擴大種植面積。他說:“農民可以用作抵押的財產不多,貸款難度比較大,過去我們時常因為資金周轉困難而發愁。”
如今,靠著日常生活中攢下的“公德積分”,畢延義的資金問題迎刃而解。東山村村委會副主任魏明偉告訴記者,為了提升鄉風文明和社會治理水平,東山村成立“公德銀行”理事會,按照“一次授信、逐年評估、動態調整”原則,對全體村民在鄰里和睦、律己守法、移風易俗、清潔衛生等方面進行評比,好人好事、善行義舉、文明行為可以加分,對違法違規、不道德、不誠信等行為進行扣分,村民可以通過累積“公德積分”,在當地銀行獲得產業發展惠農貸款,從而將鄉村管理日常事務量化為積分指標,引導村民開展文明實踐。
“現在村民們參與文明實踐的積極性很高,我的公德積分賬戶上就有90個積分,可以獲得20萬元的貸款授信額度。”畢延義說。
中國農業銀行武寧縣支行行長盧青林介紹,銀行會根據公德積分的評定結果,并結合個人征信,給予10萬元至30萬元的授信額度,幫助村民解決發展產業過程中的融資難題。截至目前,中國農業銀行武寧縣支行在全縣共授信2140戶,發放貸款2.78億元。
為充分調動村民參與自治的熱情,武寧縣還在農村地區大力推廣“公德超市”,當地政府以家庭為單位給村民設立“公德賬戶”,村民每個季度可以根據賬戶內的積分,到“公德超市”免費兌換相應的生活用品。
“1個積分可以兌換一支牙膏,3個積分兌換一袋洗衣液……”來到清江鄉龍石村的“公德超市”,貨柜里整齊擺放著洗衣液、毛巾等物品。村支書程戈告訴記者,開通“公德賬戶”后,村民們更加自覺弘揚和踐行新風尚,鄉風文明蔚然成風。“每個家庭的‘公德賬戶’都是一本善行的記錄冊,‘公德積分’的意義不僅在于獲得物質獎勵,對于孩子而言也是一堂生動的家庭教育課。”程戈說。
目前,武寧縣已經有七成以上的行政村建立了“公德超市”,近百家超市兌換物品價值約500萬元。
武寧縣委書記洪碧霞表示,武寧縣大力推動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,創新探索公德積分、公德超市、公德激勵的德治模式,對好人好事、善行義舉、文明行為進行積分獎勵,推動形成文明鄉風、良好家風、淳樸民風。